<<  < 2014 - >  >>
1 2 3 4 5
6 7 8 9 10 11 12
13 14 15 16 17 18 19
20 21 22 23 24 25 26
27 28 29 30 31




在认真学习《黄金分割》教学设计方案之后,对照《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》,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,在新课标的指导下,合理地选择优化教学内容,组织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,亲历调查、收集、整理、分析数据的过程,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让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地参与教学活动,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,真正成为教学中的“主体”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,努力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、促进、帮助,时时注意其“主导”作用;同时联系日常生活中黄金分割的例子,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,又引导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,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内涵,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,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激励作用。

一、我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可借鉴之处:

1、学习方式多元化

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上的深入思考,组织学生应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。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,利用教师演示、学生查找资料、联系生活寻找样例等,这些学习方式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,还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,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内涵。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,更尝受到了探究问题的艰辛,这能有效激励学生建立自信心,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

2、题材来自现实生活

北师大的数学教材关于《黄金分割》的知识是研究相似图形的展开,本节课中执教老师采用了新鲜的图片和新鲜的话题,由于它们都来自学生的生活,所以迎合学生的心理,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得以保持。

    3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

本节课中,教师利用 Flash 将有关图片以滚动的形式出现,教师根据图片的内容提出问题,让枯燥的定义的建构变得生动而形象。另外,教师应用电脑上的投票系统,在给出的一组矩形选出一个自己心目中觉得漂亮的矩形,这一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。在课堂练习环节,要求学生在 V-class 教学平台进行随堂练习,并适当进行评讲,这种练习的方式使得练习反馈的更及时,提高了练习的效率,对学生深化理解本课内容起到的促进作用。在这节课上,信息技术成为这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。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,增大了课堂容量,资源准备非常充分,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恰到好处,既突破了难点,又缩减了教学时间。

4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。

整堂课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、创造性思维能力、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,学生动手测量,归纳总结,使课堂更生动,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。

二、我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:

1、整个课堂没有充分体现互评活动。课堂互评的形式单调,渠道单一,主体受限,忽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所为的评价,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,建议教师注重过程评价,引入学生自我评价,生与生互相评价,生与师互相评价,小组评价等多种渠道评价,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、参与度,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,促进教学效果的再提高。

2、在动手操作发现新知的环节,教师布置任务——测量黄金矩形的长与宽,五角星中的对角线所分成的线段的比(工具:“几何画板”),学生根据教师要求从操作中归纳概念,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归纳概念,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,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。

3、本节课中没有明显体现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的处理。 另外布置的课外拓展活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,学生在时间上分配可能有困难。

发表评论:
天涯博客欢迎您!